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->党务公开->廉政文化 -> 正文

清风故事:“老抠”

作者:泰安市水利和渔业局 来源: 日期:2013-12-15 09:12:20

  “老抠”名叫张雨生。他有一句名言:一分钱也是钱。  

  “老抠”仕途进步不大,我到办公室任副主任时,他是主任,再过半年就离休了。他职务虽然只相当科长,但解放前就参加工作,有特殊贡献,享受地厅级待遇,工资高出同事们一大截。他平常缩衣节食,同事们纷纷猜测,其存折上的数字一定以几何级数不断攀升。  

  办理离休手续那天,同事们怂恿他到餐馆里撮一顿,他不肯。大家你推我拉,只把他“请”到大排档。到了大排档,原以为至少要点两道荤菜。你说抠不抠?他只给每人要了一碗面条。于是,“老抠”这个绰号不胫而走。  

  “老抠”离休在家,仍不安分,隔三岔五到办公室,为某福利斤斤计较,为某待遇争论不休。有一次报销医药费,差他两毛钱,为此和会计理论了大半天,还批评会计办事不细心,搞得大家十分尴尬,不欢而散。他还是那句话:“一分钱也是钱。”我觉得他吝啬得太过分了,简直是新世纪的守财奴——老葛朗台。  

  只有办公室原打字员大李替他抱不平。大李说,张主任不是抠,是节俭。大李告诉我,他从学校毕业刚到办公室打字时,张主任就一再告诫不要浪费一张纸,也不要多用一滴油墨。那时打字用铅字,打到蜡纸上,再油印。稍有不慎,油墨没调匀或蜡纸起皱等,印出来的东西就要成为废品。张主任手把手教大李打错字怎样修改蜡纸而不损伤蜡纸、纸张怎样回收利用等。在张主任的示范和要求下,大李打字很快进入状态,并获得市直机关打字比赛亚军。有一次我们给市人大提交工作报告,材料装订结束,有一份缺了一张。因为份数已事先定好,少一页就缺一份材料,必须重新打蜡纸油印。费工夫不说,还浪费纸张油墨。在场的人都建议大李补打,只有“老抠”没有点头。他相信大李,要求大家把装订的材料再仔细捋一遍,看看有没有重页或多页的。果然,由于装订疏忽,有人把那一页误订到另一份文件里。“老抠”立即竖起大拇指:大李打印材料,从来不缺一份,也不多一页。大李还说,他之所以打得一手好字,全是张主任手把手教的。大李说的话我信,但对“老抠”的抠还是不以为然。但后来有一天发生的事彻底改变了“老抠”在我心目中的形象。  

  这一天,有两位老师来到办公室,说他们在建山区小学时,曾收到署名为“普通老人”的一笔数额不小的捐款,他们多方考证,认为“普通老人”是张雨生。我听后哈哈大笑:“张雨生,他是老抠啊!怎么会给希望工程捐款?天方夜谭。”我刚把两位老师打发走,“老抠”来了,他一脸严肃,一本正经地说自己有一份遗嘱需要单位协助执行。  

  我只在小说里读过遗嘱,现实生活中还第一次遇到。新鲜好奇之后,不屑地扫了他一眼,心想这个“老抠”又为财产担惊受怕,真是庸人自扰。  

  “老抠”缓缓地把遗嘱在我面前摊开,“我年岁已高,死亡是不久的事。我若正常死亡,遗体交医学院解剖用;若病死,病变器官供医学研究……”我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。一位老人,坦然地接受将要到来的死亡,自愿捐献遗体,这不仅是勇气,更是一种境界,是对生命真谛的一种领悟。这样的老人,你还能说他抠吗?  

  我态度一百八十度大转弯,请他到沙发上坐下,诚恳地问,有没有向山区小学捐款?他老是岔开话题。我不依不饶,一再追问,他才淡淡地说:钱乃身外之物,生不带来,死不带去,多让山区几个娃娃上学,心也感到宽慰。说到这里,他顿了顿,露出不好意思的神情,并一再叮嘱我要替他保密。

  我仔细打量他:一件半新不旧的中山装包裹着佝偻的腰背,头发花白,眼角堆满皱纹……我不禁肃然起敬,心里默默地赞叹:张主任,您“抠”得好。